在装备事业部的攻坚一线,
总有这样一群身影:
他们以责任为铠甲,
以担当为利刃,
在钢铁设备中坚守,
于技术迷雾中破冰。
让我们走进这群 “装备铁军”
与他们展开对话。

——作为装备事业部的成员,您如何理解团队的使命?
——我最大的感悟是:责任与担当是立身之本。我们日常所做的每一件事,不仅直接关乎工作成果,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。
——在宁波的装备项目中,最艰难的挑战是什么?
——高压之下,如何提高团队协作效率?
在张国义身上,我们看到了铁军精神的缩影——以责任为盾,以担当为矛,在攻坚路上永不言弃。

——工作20年来,您如何保持技术不落伍?
——在重庆40℃高温下工作时,您和团队是如何挺下来的?
——如何保障设备正常运转?长期出差家里支持吗?
刘照辉用行动证明,平凡岗位也能绽放光彩。他的坚守与匠心,正是装备事业部铁军精神的最佳写照。

——听说您"水电暖通啥都会"?
——哈哈,都是被逼出来的。不到20岁就进厂,干过包工头、开过饭店,最后发现还是喜欢捣鼓机器。你看这些参数,就像炒菜的火候,得慢慢调。
——您参与多个项目,遇到过什么问题?
——您的韧劲是如何练成的?
——干了这么多年,最大的心得就是——机器不会骗人,你糊弄它,它就敢给你罢工。在宁东项目的时候,我待了快两年,出啥问题就死磕啥问题,一点一点磨,就坚持下来了。
从初学者到技术多面手,吕宁辉用朴实无华的坚持,诠释了“干一行、精一行”的工匠本色。

——在您看来,设备调试是否有风险?
——如果数据指标达不到要求,您会怎么办?
——您现在在家调休,接下来有什么打算?
在张卫东身上,我们看到了苏非人最坚实的脊梁——不事张扬,却始终挺立;不求闻达,却不可或缺。
永无畏惧、一往无前,
四海为家、勇争一流,
他们正用自己实践故事,
深刻诠释苏非精神的丰富内涵。
这不仅是属于他们的故事,
也是公司广大一线职工的
生动写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