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语】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,苏州非矿院步履不停,攻克重重科研技术难关,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。从选矿工艺优化到绿色技术创新,每项成果都为公司发展添能,为行业进步助力。本系列报道将深入科研一线,带您了解这些科技成果背后的创新故事,见证科技如何改变产业,赋能未来!敬请关注!
石墨一般是由石墨矿经过破碎、磨矿、浮选得到的,由于石墨矿中含有大量的石英、长石等硬度大的杂质,在加工过程中会对石墨片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,使最终的石墨产品鳞片变小,制约了石墨价值的提升(大鳞片保护率通常不足40%)。
苏州非矿院深耕石墨选矿加工领域多年,凭借技术沉淀与创新突破,研发形成大鳞片石墨短流程保护工艺技术包,通过风选 - 电选 - 浮选联合选别、原矿预处理-选择性破碎-分质分选、原矿粗磨闪浮 - 粗精矿少磨多选-预先分级三大核心技术体系,显著提升石墨精矿中大鳞片产率,促进石墨行业提质增效。
苏州非矿院针对不同石墨矿资源特性,定制化开发三大工艺技术,以“短流程”为核心,在减少研磨次数、降低鳞片破碎的同时,实现大鳞片石墨的高效富集。
风选-电选-浮选联合选别工艺:针对高风化低品位超大鳞片石墨,破碎分级后,+0.5mm粒级通过风选-电选联合工艺直接得到+0.5mm超大鳞片石墨精矿固定碳含量大于90%;-0.5mm粒级无需磨矿直接浮选,粗精矿4段再磨5段精选,获得浮选精矿固定碳含量大于94%;联合工艺获得+0.5mm超大鳞片石墨产率占比相较传统磨浮工艺提高38个百分点,总回收率大于92%。
原矿预处理-选择性破碎-分质分选工艺:原矿通过预处理、选择性高效破碎、自重介质分级、粗精矿分质分选等工艺,将传统8-10段再磨缩短至5-6段,可将+0.15mm大鳞片产率占比提高15-30个百分点,精矿固定碳含量大于94%,回收率大于92%。
原矿粗磨闪浮-粗精少磨多选-预先分级工艺:原矿粗磨,闪速浮选,粗精矿分级分质分选后,可兼顾大鳞片石墨保护和提高精矿固定碳含量,+0.15mm大鳞片产率占比提高15-30个百分点。
大鳞片石墨
针对不同的原矿资源禀赋,公司研发的大鳞片保护工艺技术包分别在国外坦桑尼亚、莫桑比克等地及国内鸡西、内蒙等多个大鳞片石墨选矿项目中应用。
关键指标跃升:+0.15mm大鳞片保护率从行业平均40%提升至70%以上,远超行业标准;
技术实力背书:累计完成晶质石墨选矿加工技术服务项目百余个,拥有大鳞片石墨保护相关专利8项;
行业权威认可:相关技术成果获得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、二等奖 1 项,“提高鳞片保护率的石墨短流程浮选技术”成功入选国家自然资源部《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》目录(2022版)和“江苏省首届建材行业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材料推荐目录。
随着全球新能源、高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,大鳞片石墨作为关键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。未来,大鳞片石墨保护技术将朝着高效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值化方向持续突破。
苏州非矿院可提供从石墨矿山开采、绿色矿山建设→石墨选矿工艺研究(实验室小试、中试验证)→石墨选矿工艺包设计→工程建设→生产运维的全生命周期EPC总承包服务。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向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高端化迈进,推动石墨产业从资源依赖性向技术驱动型转变!